在塑料加工行業,色母粒的添加方式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和生產成本。對于小型企業而言,是否投資計量式色母機是一個需要權衡的問題。本文將從設備成本、生產效率、長期收益等角度,分析小型企業引入計量式色母機的可行性,幫助決策者做出合理選擇。
計量式色母機通過動態稱重系統控制色母粒的添加比例,相比傳統人工或體積式設備,具備以下特點:
配比穩定性:減少人為誤差,確保批次間顏色一致性。
原料節省:準確控制添加量,避免色母粒浪費。
自動化程度高:降低人工干預,提升生產連續性。
小型企業通常預算有限,而計量式色母機的價格因品牌和功能不同有所差異。國產設備價格較低,適合預算有限的企業;進口設備性能更穩定,但成本較高。企業需根據自身產能和資金情況選擇。
減少停機調整時間:傳統方式需頻繁調整配比,計量式設備可預設參數,縮短換色時間。
降低不良率:顏色偏差導致的廢品率下降,長期來看可節省返工成本。
假設某小型企業月均消耗色母粒500kg,采用人工添加時誤差率約5%,而計量式色母機可將誤差控制在1%以內。按色母粒單價30元/kg計算:
人工添加月浪費:500kg × 5% × 30元 = 750元
計量式設備月浪費:500kg × 1% × 30元 = 150元
月節省成本:750 - 150 = 600元,年節省約7200元。若設備購置成本3萬元,約4-5年可回本。
產品對顏色一致性要求較高(如包裝、汽車配件)。
訂單穩定,長期生產同類產品。
人工成本較高,需減少依賴。
訂單量小,顏色調整不頻繁。
已有半自動體積式設備,且能滿足基本需求。
資金緊張,可考慮租賃或二手設備過渡。
對于小型企業,計量式色母機并非需選,但若能匹配生產需求,其長期經濟性和質量穩定性值得考慮。建議企業先評估自身產能、訂單特點及資金狀況,再決定是否引入。若預算有限,可選擇性價比高的國產設備,或分階段升級產線,以平衡投入與收益。